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松江大学城区校团组织区域联动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松江新城是上海市推进“一城九镇”建设计划中的示范新城之一,随着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六所高校的逐渐进入,大学城开始成为松江新城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松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9月第一批高校新生入驻大学城以来,松江区团委和各高校团委立足社区和大学城互动合作的背景,从加强团的各项建设的角度谋求合作共建的方式、途径和载体,逐渐探索区校共建的道路。本文分析了区校共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总结了区校共建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对创建区校间“资源联动、文化联动、人才联动”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城区校共建区域联动

一、区校共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分析1、国内外高校与地方融合建立大学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从来就是互动的,《教育大辞典》中对大学城的界定是:“围绕大学建立的社区,人口一般在5-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日本的筑波等。剑桥大学所在的剑桥镇在20世纪初人口已达到5万,到50年代达到9万,70年代剑桥大学建设成第一个科学园区,周围形成了高科技产业群,被称为“剑桥现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坎布里奇地区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已达95800人,此处还是马萨诸塞州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源地。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许多跨学科和专业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同时该地区还有许多技术研究单位和研究公司。斯坦福大学拥有地产达8800英亩,学校出租校园空余的土地,最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硅谷。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学城在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兴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大学城是聚集人才、研发新技术、寻求科学理论和生活现实结合点的地方,大学城的建立与地方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促进。

2、松江大学城的基本概况松江大学城位于松江新城区西北,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之南,距上海市区30公里,紧靠沪杭高速公路,总面积近8000亩,总投资约57.53亿元。至2005年9月,已有7所大学或相关学院入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东华大学以及复旦视觉艺术学院),共有7个学科门类,66种专业,专业总量达109个,占全市专业总量的15%,待全面建成可接收学生近8万名,是我国较早投入使用的一座功能设施一流、校园环境一流、建设规模一流、建筑质量一流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建设松江大学城是市委市政府实施“2+2+x”战略的重大举措,松江大学城的建设为松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有力促进了松江的经济、文化、环境、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


(未完,全文共4418字,当前显示11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