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高等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同时更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高等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契机,掌握学生心理适应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对整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做到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个性化辅导与支持全面发展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学校的教育受众为全体学生,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硕果累累。在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下,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等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涌现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1]。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活力;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发展,人类社会就没有前途。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齐抓共管,才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

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把握学生心理适应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对整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做到以个性化辅导与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适应现状和特点分析

“90后”是目前高校中的学生主体,他们个性张扬、自信自主、乐于表现、思想开放、生活追求非主流;同时,他们也能清醒认识现实,珍惜成长发展机遇,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生活。但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

(一)角色转换带来的适应障碍

始入大学,学生容易认为自己是高考的胜利者,自视过高且易满足,亲历大学生活后,大部分学生发现真实的大学生活与高中老师、父母口中当初激励自己的理想化的大学生活差异过大;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相比,自己不再是高中的佼佼者,昔日优势不再,自卑感与焦虑感代替了原有的自豪感与优越感。于是对中学生活的留恋,专业思想的动摇,构成了严重的心理冲突。

(二)独立与依赖并存

追求独立自主是“90后”鲜明的个性特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是他们所向往的,期盼“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生活。但是学习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使他们必须依赖辅导员,同时经济上依赖父母使其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在渴望独立与实际生活中依赖性仍较强的矛盾冲突下,大学生们会产生自我认识的偏差和奋斗目标的缺失。在这种矛盾冲突下,很多学生转向网络世界或影视剧中寻求安慰、寄托,这也是“90后”群体易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的根本原因。

(三)学习与生活压力同在


(未完,全文共3780字,当前显示12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