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江苏省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异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值得关注的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本文利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从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出发,对不同区域农民收入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其次,对影响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供有关方面研究我省区域经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时参考。

一、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分配差距也经历了扩大、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过程,但总体来讲,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图1可以更清楚地看出90年以来全省分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轨迹。1993年以前南中北农民收入差距显著扩大,这种差距在1993年达到了顶峰,1994年后特别是“九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实施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使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有所趋缓。1996-2000年,苏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0%,苏中年均递增7.4%,苏北年均递增12.7%,苏北地区增速比苏南、苏中分别快6.7和5.3个百分点,农民收入的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进入“十五”以后,各地区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差距又有所扩大。2001-2003年苏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5%,苏中地区年均递增5.9%,苏北地区年均递增4.0%,南中北农民纯收入之比(以苏北农民纯收入为1)由2000年的1.50:

1.14:1扩大为2003年的1.65:

1.20。1,三年间苏南与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年均递增13.8%。如果从分县(市)农民纯收入水平来看,则差距更大,2003年农民收入最高的江阴市6823元,最低的灌南县2730元,两者相差4093元。三个地区农民收入由南及北呈现明显的梯次分布,严重制约全省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图1:1990-2003年三大区域农民纯收入增长态势图单位:元/人二、不同区域农民收入结构及变动特征我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区域间除总体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外,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差异更大,而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上。因此,我们着重对这两项收入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详情见表1、图2),从中找到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质所在。表1:我省三大区域农民收入构成及变化分析表注:

1.表中在本地域劳动收入、外出从业收入为其分别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

2.表中第一、二三产业收入结构为其分别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图2:2003年我省三大区域农民收入构成图

(一)苏南农民工资性收入为苏北农民工资性收入的3倍,收入结构正逐步趋向城市化。2003年农民纯收入中,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工资性收入分别为3859元、2330元和1301元,三地之比(以苏北工资性收入为1)为3.0:


(未完,全文共7523字,当前显示12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