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惠民宝藏

陈忠儒(壮族)

明朝末年,龙东县县民在修建河渠时,从河泥中挖出了一块大石碑,碑上有文:“惠民宝藏,藏老莲洞中,取之修河建渠,贪者勿占,切记。”文末注:“宋末惠南使王因佑于龙东县溃兵之日刻此碑于龙东河畔,今绝命于此,碑文与残躯沉于河中,后世辖地官民兴建水利必挖此河,碑文见日,宝藏惠民。”此碑文一出,惊动了州府。州府便叫来文人史官,辨其真伪。史吏考证:宋朝末年,龙东县确有一个惠南使叫王因佑的,在龙东县任职期间,他负责水利修建,当时筹备了一大笔建渠款,但因元兵到来,建渠之事被迫停止,王因佑于元兵到来之日投河自尽,至此,那批建渠款不知去向。此考证一出,龙东县里是沸沸腾腾。官府曾下令不许民间寻宝,但官府寻了三年也未能找到宝藏,便放榜民间,鼓励官民一起寻宝。于是民间纷纷加入寻宝行列。

一日,一名衙官来到州府报告,说藏宝处已找到,但未能取出宝藏。州府顷刻带上人马,往藏宝之处去了。

原来,碑文上说,宝藏藏于老莲洞中,官府翻遍旧书典籍,寻遍名山重阿,也未能寻得个叫老莲洞的山洞,迫于无奈,才求助于民间。后来发现此洞的是一名老水工。那老水工听闻碑文后,当日来到县衙,说老莲洞其实就是龙东河东岸崖壁旁的一个山洞,这山洞洞口小,但洞身大,不易被发现,又处于崖壁边缘,自古以来未有人命名,只是做水工的人,常连夜在外施工,栖息于洞穴之中,凡遇到无名洞口,都依洞口旁物名给洞命名。这个崖壁下是龙东河,河里以前有很多莲花,枝繁叶茂,只是近年修水渠,为便于大船往来,把莲花给拔了,所以此洞叫老莲洞也合情合理。县令听后,便带人前往,果然找到了这个洞。洞里一丈处有一个铜门挡住去路,铜门上写着:“宝藏藏于门内,开此锁,推门取宝,建渠惠民。”字的下方有一个很大的铜锁,铜锁旁有一个木箱,箱子旁边的石板上写着:钥匙在此。县令令人打开木箱,里面有几十把钥匙,县令亲自叫人试着用每把钥匙去开铜锁,无奈几十把钥匙轮换着试了两天两夜,铜锁始终未被打开。县令急了,这才报告知州。

知州到来,见县令满头大汗地试着开锁,心中一个闷气,说:“县令,你是不是想自己拿走宝藏啊。”县令唯唯诺诺地说:“岂敢岂敢,小县只是惠民心切嘛,惠民心切。”知州哼了一声,径直走到铜门旁,夺过县令手中的钥匙,也一一试着打开,无奈铜锁毫无反应。知州急得满头大汗,嚷嚷道:“这可如何是好。”这时有官兵说,干脆把门炸了。县令顿时脸色大变,说:“这可使不得啊,使不得,小县曾估计过,若用炸药炸开此门,此洞上壁石必压下来,把洞口塞得更严,更甚的是,这洞在崖壁旁,炸开了宝藏掉入河里,龙东河这一段是最深的,宝藏散落,不易打捞啊。”知州阴阴一笑,说:“要是能炸开,你也不会通知本州了是吧。”县令忙道:“岂敢岂敢。”知州此时也无奈,捻一捻胡子,寻思了一会儿,说:“此洞由民间寻得,当寻得民间智慧者打开,赶紧把寻得宝洞之事通知县民,能打开此门者,重赏。”


(未完,全文共4894字,当前显示11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