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政局上年总结和下年思路

开拓进取,真抓实干,2011年全市民政工作成绩斐然

2011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以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为契机,建设了一批项目,办成了不少大事,解决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1、大力实施民政民生工程,社会救助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年初,对所有在册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复审,5月份,又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共调进调出农村低保对象17227人,实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在强化组织保障上,利辛县积极推行“双线负责制”;在评定对象上,涡阳、利辛两县推行户代表评议制、票决制,蒙城县推行听证制;在推进公开上谯城区制作483个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栏长期置放在每个社居(村)中;在强化监督上各县区实行“双重监督制”、“七个是否查询制”等等,有效规范了基层低保。全年共向214555名低保对象发放资金1.99亿元,年人均补差达到928元,保障覆盖面达到4.12%。

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年初对五保供养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强化动态管理,共调整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210人。2011年全市保障31519名五保对象,共发放供养资金4846.89万元,年人均现金供养1538元,五保老人生活日益改善,利辛县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4所,新增床位3000张,集中供养率较20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敬老院建设规模、档次显著提升。市政府在涡阳县召开敬老院建设管理现场会,部署开展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星级评比活动,全面提高我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三类人群取消病种限制,增加救助病种,救助模式也由原来单一的大病定额救助拓展为资助救助、医前医中医后救助、小额门诊救助、重点救助及医疗费用减免“六位一体”的救助方式。与新农合、城镇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的新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模式基本形成。2011年,全市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30.5万人次,支出救助金额4190万元。

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设顺利完成。2011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蒙城县、涡阳县2个县级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均完成主体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市光荣二院建设稳步推进。项目总投资351万元,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约4050平方米,建设床位130张。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

2、着力完善救灾减灾体制机制,应急救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市、县、乡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抓好市级救灾物资代储点建设,增储救灾帐篷427顶,救灾棉被200床。冬春期间全市共下拨冬春救灾款940万元,救灾面粉176万斤,

11.58万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2011年共发生洪涝灾3起、风雹灾4起、旱灾1起,累计受灾人口4089751人,农作物受灾39702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2920万元。市民政局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下拨资金84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房屋修缮等救灾事项,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积极开展支援玉树等地抗震救灾活动,接收玉树捐款230多万元。


(未完,全文共4675字,当前显示13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