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心得体会锦集

【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它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不舍昼夜的刻苦钻研,是埋头案牍间述学立论的潜心思考,是立德树人、化育英才的循循善诱,是勇攀科技高峰、护驾国之重器的创新自信,是奔走野外探测山河的寂寞坚守,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的耐心细致。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和地位,都要怀揣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民族的赤诚之意,对知识的炽热之心,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勇于担当、引领创新,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宝贵品格。面对转型发展的急切需求,面对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滚滚潮流,知识分子尤当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技术,就要不甘雌伏、奋发赶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时代精品。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0多年前,几千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水之滨,扎根西北荒原教书育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历来是知识分子的无悔选择。广大知识分子要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壮怀大我,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基层是发展空间广阔的舞台,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是建功立业的热土。要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诊室课堂、车间工厂,传授致富技术,贡献发展良方,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浇灌爱国奋斗精神之花。

【篇二】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活动,深入学习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要深入学习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是新时代的楷模,是祖国的骄傲。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发挥我们的光和热,去贡献我们的力量,像前辈们一样去谱写新时代的华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也会有新的挑战与困难,面对繁琐的基层生活,面对老百姓的不理解,工作中难免有些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做事,缺少奋斗精神。但是我坚信爱国主义精神会一直给我们力量,我们是年轻一辈的创业者,我们自信,我们阳光,定会建设好家乡,建设好祖国。

【篇三】


(未完,全文共6125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