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强县中作用的思考

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强县中既是发展的硬环境,也是发展的软环境。信息化建设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车水马龙、物畅其流,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而离开信息流,人流和物流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是加快区域强县建设步伐、同国内外市场相衔接、同先进发达地区相对接的迫切要求。

宿松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腹地,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皖江之首,是各种经济发展要素比较活跃的县份。经过多年的努力,宿松县的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比较如言,宿松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不能真正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滞后。表现在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规划,政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的功能不够完备,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电话等入户率不很高,许多村镇缺少农业信息查询平台。信息化载体建设、内容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依然是加快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从规划、载体、内容和人才等方面入手,建设与时代同步的“数字宿松”。要以网络应用、电脑技术、数字电视、电子政务、视频系统等为载体,大力整合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工程,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让最新的先进经验,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产经营,真正让信息流带动宿松的人流和物流。

一是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我县是最早成立全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县份之一,但主动作为稍显不够,信息化建设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虽然承载信息载体建设的部门出于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压力,主动出击,都有自己的近期建设方案,但缺少整体性和协同性,重复建设、相互制肘的问题可能存在。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信息化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运营等自然特性产生冲突。在网络应用、电子政务等方面,城乡之间、系统和部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资源缺少共享,业务上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规划是基础,规划要先行。

建议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建设方案。规划的起点要高,重点应该是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网络融合和应用。从宿松实际出发,分步推进,稳步实施。

二是信息化载体建设。通讯网、电视网、互联网,以及政务平台、信息共享工程、网站等都是信息化载体。在该县,特别要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网络资源,不需要投巨资改造现有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和入户电缆,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跨越数字鸿沟,建成先进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提升改造传统媒体和发展新兴媒体,开展高速宽带、双向交互等多功能服务,使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价格便宜、高质量的综合服务。


(未完,全文共3787字,当前显示12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