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村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被城市所逐渐包围直至全部融为一体,村落最终将转轨为社区,村民最终将嬗变为市民。那么,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被动适应者——城郊村及其村民,在这个转轨与嬗变的进程中,将主要受到哪些影响。存在着哪些困惑。如何消除这些影响和困惑。本文以××县城郊的××村为例,作一些初浅探析。

一、基本村情

××县××村隶属于县城所在地××街道,地处县城东南郊,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该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215人,耕地面积700多亩,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稻、蔬菜种植、在县城打工以及店面出租。随着县城新城区××大道商住楼、汽运城和凤凰山公园等项目的陆续开工,该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耕地由最多时期的xx多亩,缩减至现在的700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其中有6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全部被征用,1300多人成为无地农民。

二、存在的困惑与影响

在郊区城市化的进程中,××村大多已被不断扩大的城市包围,部分自然村文秘杂烩网实际上已经由郊区变成了市区,有的甚至已处在城市中心区域。失去了土地的××村,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上正发生悄然变化——村落社区化、村民市民化。但就目前而言,××村及其村民仅仅是实现了居住地域的变迁和身份的变化,而思想观念、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的转变仍没有及时跟上,政府的相关保障、服务工作也相对滞后。这种矛盾的现实,给××村及其村民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

症状一:保障缺失,被征地村民抗风险能力差

目前,农民基本上是自我保障,其主要形式是土地保障、家庭保障。农民的养老方式也主要是土地养老、家庭养老、村集体福利养老,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养老保障手段。××村村民土地当初被征时,均是采取货币安置、自主就业的办法,没有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只是为少数完全无地的村民办理了农村低保。加上村民对土地征用补偿费缺少合理规划,没有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用在消费上(如大多数人把征地后的补偿费用于建房、供子女读书等),这些有限的征地补偿费一旦用完,他们今后的生活将逐步陷入困境。有的村民即使手头上还有部分补偿款,但由于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时间一长也将会面临困难,其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无土地、无资金、无生活保障的“三无农民”。

症状二:再就业难,被征地村民无地即失业

被征地村民在向非农就业转移过程中,除少数人文秘杂烩网能利用发展机遇自谋职业外,大多数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障碍,加上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在就业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实现新的就业。特别是40岁以上的失地村民,再就业难上加难。目前,××村的被征地村民大多数在城区从事建筑工地小工、搬运、蹬三轮车等重体力劳动。这部分村民看到土地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升值,而自己又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再加上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较为密切,很容易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上访和集体闹事。

共3页,当前第1页123s("hzh3");s("hzh4");s("hzh4b");关于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的调查报告相关内容:暑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查报告7月15日xx大学xx学院旅外系,体育旅游与外语系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xx市xx县xx乡xx村,通过访谈、实地观察等形式了解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其中,主要是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障。


(未完,全文共6486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