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据新华社信息哈尔滨10月13日电(记者高淑华王建威)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似乎正在应验,大豆作为我国入世之初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其整个产业正遭遇国际企业和国外大豆主产国垄断的危机。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已处于不安全状态,国家应关注大豆产业战略安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

--国内大豆加工业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据了解,目前已进入我国市场美国ADM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美国邦基公司收购了山东日照油脂厂、菏泽油脂厂等企业;美国嘉吉公司收购了华农集团东莞油脂厂、广东阳江丰缘集团等企业,还在南通新建了年处理30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新加坡来宝集团收购了广西钦州大洋油脂厂;新加坡丰益集团分别在山海关和青岛新建了年加工150万吨和120万吨大豆的油脂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首席教授盖钧镒说,我国大豆加工业正在遭遇外资“控盘”危机。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告诉记者,现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外来投资者大都是跨国粮商,他们投资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以销售“洋大豆”为前提的。这些跨国粮商在我国大豆加工业或独资或参股经营,参股但一般不要求控股,如ADM收购了华农集团湛江油脂厂30%的股份,却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购权。这说明跨国粮商并不想利用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来赚钱,更不想冒大豆加工业的风险,只是想通过参股来获得进口大豆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豆企业不可能因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而做大做强。

目前,外资对我国大豆加工业的控盘使行业产能远超需求,加工设备一半闲置。由外资控制的大型油脂企业,正迅速挤占市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锐减,利润总额从2003年的21.8亿元减到2004年的3.7亿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大豆行业的低成本扩张还在继续,目前,ADM、嘉吉、邦基等跨国公司已纷纷向黑龙江九三油脂提出合资合作信息,有的提出合作条件是九三油脂要把在大豆产区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分离出去。一旦九三油脂与之合作,我国大豆市场90%以上都将受制于国外。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企业加工进口大豆具有仓储成本低、批量大、信用证结算、质量均一、运距短等优势,而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却有以下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流动资金成本高。在大豆产区黑龙江,企业要达产,必须一次性储备一个榨期的大豆,按现行贷款利率算,每加工一吨大豆约需支付银行利息70元,如九三油脂年加工国产大豆200万吨,仅原料收购每年就需要40多亿元。

二是产区大豆加工企业收储成本高。在国内收购大豆,需面对千家万户,原料到达厂内需包装、运输、储存等费用,每收购一吨大豆约需收储费用75元。在沿海,每吨大豆到达车间的费用不足25元。

三是我国大豆产业竞争的起跑线在沿海,黑龙江大豆运到沿海地区每吨要增加约70元的运输成本

同时,企业目前收购国产大豆还面临税收难题。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粮食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进项税抵扣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3%”。在黑龙江收购大豆半径一般是200公里,多数农民只能通过粮食经销商把大豆交到工厂。但税务部门不能把粮商视为“农民”,企业若上门收购面对千家万户成本太高,若收粮商的大豆则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还有偷税嫌疑。在沿海,进口大豆增值税发票一船一张,非常方便。这样,谁还愿意加工国产大豆呢。

--“洋大豆”打压国产大豆部分豆农弃种大豆


(未完,全文共4559字,当前显示14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