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县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

*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辽河流域,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正处在森林与草原、农业与牧业的生态交错带上,属一级生态敏感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重风沙危害地区之一。

为了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历届县委和县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和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一道生态屏障为目标,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可以用“两个转变”来概括,一是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风灾沙害得到有效扼制,正在加速向好的方向转变;二是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和过度垦荒造田,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显,正在加速向恶化的方向转变。

1.*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是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这是调研组最直观、最强烈的感受。建国初期,该县林地面积只有4.6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4%。到2000年底,全县林地面积为5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5.8%。经过6年努力,新增造林面积56万亩,超过建国后5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已达到107万亩(包括生态林99万亩、经济林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

二是风沙灾害得到有效治理。森林植被的增加,使当地风沙灾害得到明显扼制。气象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县年平均风速低于3.5米/秒,与上世纪70年代的4.5-5.5米/秒相比,明显减缓且有继续减缓趋势;大风和扬沙日数也明显减少,该县近年来平均大风和扬沙天气30天左右,远低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72天。每月每平方公里降沙量28吨,比上世纪60至70年代减少70%以上。另外,近年来该县夏季平均气温也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

三是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局面初步显现。该县积极寻求生态与经济的有机统一和互动发展,并在发展经济林、草畜结合、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据统计,目前该县发展寒富苹果2.3万亩、大扁杏1.9万亩、桑树4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白鹅、牛、羊的饲养量可分别达到700万只、22万头、32万只。另外,该县还成功引进了辽花粮油、龙兴鹅业、众旺鹅业、赤峰银龙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深加工体系。尤其是该县海洲乡,虽然地处重风沙地带,但由于长期坚持植树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目前不仅是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而且成为国家定点绿色食品基地。

2.*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缺水是制约*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据资料显示,2006年*县水资源总量为1.59亿立方米,比2000年水资源二次评价的多年平均量少45%。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454立方米,远低于全省972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由于严重缺水,致使该县4.5万亩中小河道常年基本无水。全县湿地面积由80年代初30.9万亩减少到21.3万亩,减少了1/3。(*县水资源短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降水量长时间偏少。据统计,*县常年降水量为528.9毫米,比沈阳市区少184毫米,是全市降水量最少的地区。自2001年以来,*县年降水量进一步下降为460毫米,其中有3年甚至不足400毫米。同期*年均蒸发量却高达2009毫米,是降水量的4.37倍。二是地下水储量下降。据统计,2006年*地下水资源量为1.3亿立方米,比1984年至2000年的多年平均储量少57.3%。)


(未完,全文共7617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