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高个税起征点顺民心合民意

瑞红

税改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一个热点,而提高个税的起征点、降低企业税负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因此而引发的掌声往往击中的是百姓的“痛点”,同时也是民生期盼的热点。3月5日,当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念到“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时,人民大会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鼓掌的“声波”从会场传到朋友圈,白领、工人、企业主反复转发、分享、点赞这条消息。对于“缴税肉疼”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喜大普奔”的信号。因为,这是近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个人所得税改革,而这项关乎到多数人的改革,可谓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的举措。

个税改革牵动民心也是聚焦所在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表述之后,还有一句话:“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这意味着征管方式要发生变化。”有关专家分析说,这是趋向公平的一种方式。一个收入尚可的人,如果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陡增,与同等收入只需养活自己的人相比,是否该交同样的税呢。对于公民,纳税是法定义务,同时也是生活之上的一个负担,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以工薪阶层为主的中产阶层对税收负担较为敏感。征税与减负是一对矛盾,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连续几年呼吁提高个税免征额。她算了一笔账,80后已经是社会主流人群,他们的孩子还小,“孩子教育费用不低,在私立幼儿园,一个月大概要3000元,甚至更高。一年几万元的教育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小,如果加上房贷,对生活确实会有影响,我认为当前3500元个税起征点要改。”

实际上,3500元的免征额设定于2011年。从1980年《个人所得税法》出台至今,免征额经历了3次调整,从1980年的800元,调整为2006年的1600元、2008年的2000元,再到2011年的3500元,并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80年代,一名国企职工的月收入只有五六十元,绝大多数国内居民都不在个税征收范围之内,缴税的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国人。“个税起征点应随着生活水准提升、经济能力提升,应按照比例提高。”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直言,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北京企业以这种工资水平很难招到大学毕业生。

据财政部统计,2017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8.6%。个税增速连年跑赢人均收入增长。比如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把工资分成几份,具体表现在生存需要,吃喝住行;发展需要,学习和培训;情感需要,交往、谈对象、养老人;享受需要,喝个小酒、看个电影、国内游一趟等。这样一算,月收入1万元的他就成了“月光族”。

税改方向也是百姓的期待


(未完,全文共3459字,当前显示11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