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调研

农网改造后,一排排整齐的电杆、银光闪闪的导线、错落有致的拉线……已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可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的电杆还是人工自制的木杆,导线则由小截面的纯铝线、劣质再生线组成,更有部分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设备私拉乱接,其安全隐患随处可见。

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存在的隐患

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农村触电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而农村触电伤亡事故的70%又是临时用电造成的。每年农忙的6至9月的抗旱、排涝用电,又是触电事故的高发季节。可见,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触电事故在其中所占的份量了。

电费流失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因窃电损失的电费近200亿元,电量近400亿千瓦时。这其中,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电量的流失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探析导致隐患的因素

“两改一同价”“四到户”管理忽略了对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的管理。过去,供电部门与村组签订的《线路安全供电协议书》规定,以10千伏线路的t接点为双方的产权分界点。产权分界点以下的电力设备属客户的资产,其安全责任也由客户承担。可是,随着“两改一同价”“四到户”管理工作的实施,供电部门已直抄直管到户。由于受投资规模的控制,稻场、泵站等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线路都不在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之列。而且,农村税费改革后,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就成了相关农户自己的事。这样,相关农户既不愿意、也无力承担其巨额费用。

季节性临时用电的自身特点促成了农民的侥幸心理。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使用的少、急,而运行的时间短,在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的高峰期,相关农户往往会铤而走险、存在侥幸心理——把废、旧导线胡乱拼凑在一起,作为其抗旱排涝的临时导线,并私自钩到台区的外线上窃电。一旦被台区抄表的农电工发现,他(她)们就会自认倒霉——重新购买电料并安装;否则,相关农户就会蒙混过关。

季节性临时用电难于管理。每到农村季节性临时用电的高峰期,也就是广大营销人员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当地有旱情,营销人员不准抗不行;当地有涝害,营销人员不让排也不行。可是,如果听之任之,光靠几个营销人员的力量又管不过来——到处都是潜水泵,到处都是散落的导线,到处都在钩线用电。因为当时有好多农户都未装表,很多售电量就不好精确计算。时间一长,不仅其电量打了水漂,其电费也无从收起。这无疑对供电的安全管理和效益都构成极大的威胁。

解决之道:抓“硬”促“软”


(未完,全文共3141字,当前显示9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