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教育生活的基本特性

摘要:教育即生活,但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生活是一种富含爱、智慧、道德、信仰的生活,因此,教育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教育看到人、回归人,意味着教育重视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而使教育切实担负起育人的崇高使命。关键词:教育生活;爱;信仰;道德;智慧一在人类教育的发展史上,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探讨情有独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发人深省的洞见。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生活准备说,认为教育就是引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科学知识,为他的完满生活作好准备。怀特海主张: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大教育家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的著名论断,并引起了教育界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用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满腔热情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为了走得更远。在前人理论的启发下,我们将教育进一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生活——可能生活。之所以将教育命名为可能生活,源于人的特殊性,源于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自然界中唯一一个是其所是(与过去相比)和是其所非(与未来相比)的超越追求物。动物只有现在,而人具有可能;动物只须被动生存,而人则要积极生活。对此,马克思指出: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可以说,正因人独具的自我意识能力使人的存在成为一种意义的存在、可能的存在。人只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他永远能够自己规定自己。只有人才能提出在的意义问题,并且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因此,可能生活永远是朝着未来开放的。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现实世界允许范围之内,是一种现实可能性,但它又不拘囿于现实,而是向着未来开拓,是一种有待实现的理想性生活,可能生活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教育的重要使命就在于释放人天生所带来的无限潜能,激活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而帮助人实现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可能生活。二教育之所以能为学生建构可能生活,缘于教育生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未完,全文共5230字,当前显示10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