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向生活的品德教育等

《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品德教育同样也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专家理论的指导,我认识到密切联系生活在品德教育上的重要性,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措施和教学内容,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逐步树立了生活即课堂的思想。

一、选择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虽然品德新教材十分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教育价值。往往选取他们当前的典型生活事件作为教学活动范例。但是,这些生活事件又是固定的、静止的和虚化的,只为我们设计教学提供了思路。而要设计学生可以亲历亲为的学习活动,还应该回归现实,从具体教学对象的生活中寻找活动资源,否则学习就达不到课程目标。例如教学《你帮我,我帮你》这课时,我预先给学生安排了一项劳动,就是把自己的课桌擦干净。由于课桌很重,桌子又不是很干净,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难度可想而知。可后来,他们都还完成得不错。因为他们之间能够做到互相帮助:你没带牙膏,我的给你;移不动桌子,大家一起推;要清洗了,男同学就去端水。因此,到上课时老师讲到你帮我,我帮你的时候,大家有了深刻的体会,自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应当植根于真实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品德教育就应围绕怎样的生活去实施。


(未完,全文共2478字,当前显示7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