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深化人大财经监督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完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特别是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人大财经监督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下达了新任务,又一次将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提上了重要日程。

一、人大财经监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民主监督功能,它通过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监督并保障宪法实施,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从根本政治制度上保证国家政治秩序的和谐稳定,因而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财经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一个重要抓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批计划预算和监督计划预算执行,具有法律的规定性和权威性。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计划预算和部分调整的方案必须认真执行,不经过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变更,否则,就是违反法律。这一完备的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手段,发挥着重要的监管功能,在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中担负着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政府依法理财的重要责任。

(二)深化人大财经监督是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的必要途径。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其立意就是要构建约束有力的监管制度,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宪法、法律,把各项工作做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过去政府预算审核管理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管的重点主要是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对支出预算和政策关注不够,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效果关注不够,一些地方领导政绩观不正确,过度举债搞建设,谋政绩;一些地方在民生支出方面缺乏精算平衡,寅吃卯粮透支未来;一些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债务风险不断累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府出资项目审核把关不严,没有充分考虑还款能力,如此等等,造成了很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只有通过深化人大财经监督刚性约束,才能形成对政府的有效监督,进而确保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


(未完,全文共3810字,当前显示9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