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群众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隔两个多月,再次来到江车村,与各位父老乡亲座谈交流,感觉特别亲切。回想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快乐情景,我和大家一样,心头总会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应该说,自20**年7月以来,推进化解“尼江”问题就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常态,两村群众也成了我人生经历和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非同寻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尼江问题是“悬崖”、是“火炕”,不能走得太近,否则就会引火烧身。即使这样,我依然会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跳进去,化困难为挑战,化信心为希望,化执着为力量,全力以赴推动“尼江”两村实现凤凰涅槃。

实事求是地讲,经过近两年的交流交往交融,我对大家每一个时期思想上的起伏变化和行动上的观望徘徊,基本有所掌握、有所判断。每次走近大家,我都是抱着“走亲戚、进考场”的心态,一方面看望慰问两村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帮助大家解疑释惑,为“尼江”工作的深入推进扫除思想迷雾、打破心灵障碍、凝聚智慧力量。刚才,大家在发言中流露出盼稳定、谋发展、思和谐的迫切愿望,抒发了对党委政府良苦用心的由衷感激,同时也表达了一些脱离实际、违背主流、倒行逆施的主观臆想。我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彻底解决“尼江”问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那些企图“穿着新鞋走老路、抱着过去不撒手”的陈旧思想,势必被尼江历史和两村群众所唾弃,势必在转型跨越和长治久安的历史潮流面前无地自容

下面,我给合大家的发言,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春风又吹尼江秀,山花烂漫霜压头。60年来,尼江两村群众风雨兼程,走得很艰难,活得很疲惫,过得很痛苦。经过州县乡近两年的不懈努力,两村群众水火不容的对抗现象和水深火热的生存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握手言和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这是我们坚定不移、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开展工作的结果,是群众工作大法宝的成功运用和依法办事大道理的生动实践。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总免不了一些“风霜雪雨”的考验和“节外生枝”的牵绊,但党委政府彻底解决“尼江”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却没有发生任何动摇、受到丝毫影响,“尼江”工作总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辗转反侧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两村群众在每一次情感释放之后总能得到思想上的洗礼和心灵上的升华。值得注意的是,情感释放是有时间界限的、是受情绪把控的、是分地点场合的。大家今天的发言,虽然出发点在情理之中,但落脚点却在情理之外。所谓情理之中,就是搬牧节点即将来临,大家的心情焦虑不安,提出一些要求也是合理的;所谓情理之外,就是大家对党委、政府的一系列为民富民举措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令人心寒。特别是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委王三运书记的重要批示讲话,面对中央和省委的特殊关心和特别厚爱,面对省直相关部门的一系列重大发展项目,大家不但没有强烈的感恩意识,反而抛出了“先解决草山问题、再实施发展项目”的荒谬想法。这难道就是藏族文化所提倡的“知恩图报”和“舍利取义”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懂得感动、感激、感悟,不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懂得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从麻木不仁中挺起来、从不思进取中站起来,那么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是没有出路和前途的。去年,江车村要修玛尼房,我想尽办法到处“化缘”,千方百计满足大家的精神夙愿。现在,玛尼房修好了,大家可以诵经祈福了,可是你们诵经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你们祈祷的“幸福吉祥”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深度思考,希望大家在推进化解两村历史积怨方面多一些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不要因为一念之差、一己之私而误入歧途、遗恨终生。


(未完,全文共4742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