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拔尖人才组织交流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除自己的主观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组织化,每一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单位、部门或组织中,从而构成了人才成长的具体环境。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组织气候。邓小平讲“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见《人民日报》1985年3月8日1版)其中心意旨,就是要造成一种有利于拔尖人才成长的组织气候。本文就此发表一点浅见。

一、推心置腹,造成信息畅通的“大气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它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展现新的风貌。研究表明:现代人才具有对社会的强烈依赖、普遍专业化、智能日增和不确定性四大特点,其身上打着现代信息的深刻烙印。在现时,任何人如果不系统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便无法成才,更不可能拔尖。因此,讲组织气候,第一位的是要保证信息畅通,包括组织对整个社会信息的顺利接受和组织内各成员之间信息的正常释放与接受。其中,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问题尤为重要。一个单位或组织,其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心眼不一,思路各异,就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信息自然难以沟通,其集体智慧便得不到充分发挥,显示巨大创造力的拔尖人才也就无从产生。可见,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畅通的关键在于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作为领导者和人才管理部门,一定要以诚相见,推心置腹,遵循成才规律,恪守以下原则:

(一)信任性原则,或者叫做“用人不疑”

这是保持良好的开放式沟通,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前提。任何人都有自信心,都有荣誉感和成就感,都有干出一番事业的愿望。领导者在量能授职之后,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干,让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奋力拼搏,争取成功。我国古代魏文侯、刘秀、曹操等用人不疑,传为佳话。今天,领导者坚信人才的创造力,并给予热忱的支持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中国乒乓球队在第三十八届男子团体赛中,队员陈龙灿在首战韩国选手时,连失三分,他很气恼。教练理解他的心情,决赛时让他第一个上场去碰最硬的瓦尔德内尔。并说,只要拿下一分,就算胜利。教练的信任使小陈心里燃起了一团火,他一上场就拼,竟把这个瑞典一号种子选手拼了下来,为中国队大胜立了头功。可见,领导和组织上的信任与支持,对人才的腾飞是多么重要。

(二)敬重性原则,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是沟通信息,聚集人才的中心环节。每个人都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实践反复证明:当一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时,就会产生向心力、合作感,使事业有成。战国时期燕照王构筑黄金台,广揽贤才,一时“十争凑燕”,乐毅、王以、邹衍、剧辛纷至沓来,辅佐燕王,励精图治,终使燕国成为“七雄”之一;三国时代刘备礼贤下士,几顾茅庐,终得卧龙辅弼,共建蜀汉而三分天下;今天一大批有才能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被尊为国宝,摆上重要岗位,新老干部合作共事,迅速开创了“四化”建设的新局面。的确,领导和组织上敬重人才,就能产生强大的凝集力,使革命事业兴旺发达。

(三)宽容性原则,或曰:“大度待人”


(未完,全文共5678字,当前显示12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