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有关坚持依法治国的心得范文合集

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1

  中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将建立起来一个新的体系——法治体系。

  自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来,我党一直在不断地推进法律体系的建设,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已如期实现;此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未来要形成法治体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应包含多方面内容:排在第一位的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体系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报告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将从国本法律观回归人本法律观。这一法律观将使中国法治在价值理念上发生重大变化。

  自十七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工作有两项基本成就:一是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中国仅用三十几年时间就走过了他国三百年走过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无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二是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其成就可与经济相媲美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法律的实施特别是法律准确、有效、全面、统一的实施就成为法治建设新的主要矛盾。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已进入攻坚时期,因此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内容并要相统一:合法性思维,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决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维,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权利义务思维,即以权利义务作为设定人与人关系及人与公共权力关系的准则;公平正义思维,即公权力要以追求、维护公平与正义为价值尺度。

  报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就是要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未完,全文共3519字,当前显示10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