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人民日报批通信套餐乱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6.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185万户。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不过,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也遇到了买套餐被误导、换套餐费周折等烦心事。

  有些免流套餐名不符实,存在欺诈嫌疑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网络流量成为用户选择通信套餐的重要指标。于是,有的运营商推出免流卡等服务,宣称用户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就可免流量使用多款手机程序。然而,有不少读者发现,使用这类套餐后,每月流量费用不仅没有下降,甚至见底更快了。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这类产品在宣传用语和资费细则上都存在话术陷阱。以一款免流卡为例:产品宣传海报上称,月租只要19元,套餐内100余款手机程序都可以免流量使用,套餐外流量则按照1元1g的标准收费。然而,再往下翻页面,点击资费详情4个小字便会发现,所谓免流量并非不消耗流量,也不是免收流量费用,而是指所涉及的100余款手机程序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一旦流量消耗超出限值,就会按照套餐外流量收费。

  不仅如此,宣传海报上面还有另一行小字:更多免流手机程序,标明了具体免流范围。原来,纳入免流范围的手机程序在版本上也有一定限制。在一些直播软件的条目下还有额外说明:观看直播、播放视频产生的流量可以免费,但是用户上传视频及图片所产生的流量,则不在专属流量范围内。

  明明是有严格限制的专属流量,却在广告中被称为免流量,这对一些用户产生误导。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6月初,他购买了一款免流卡,1个月后手机就欠费了,联系客服后才知道,原来我所使用的流量不在定向范围内,因此产生了高额费用。既然免流量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宣传时就应当在显著位置提示消费者。

  几年前,一些电信企业推出‘无限流量套餐’,但套餐内的高速流量其实很有限,一旦用完就会大幅限速,十分影响使用体验。如今这种‘手机程序免流’套路,与之前的相差无几,都有名不符实的问题,存在欺诈消费者的嫌疑。陕西西安市读者孟鹏辉说。

  营销电话往往以回报老客户等名义推荐客户升级套餐,对新增费用等一语带过甚至没有提及


(未完,全文共3409字,当前显示10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