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柏坡红色精神学习总结

西柏坡红色精神学习总结一

在西柏坡学习期间,聆听了赵新月老师《柏坡明镜照初心》的主题报告,随着十讲内容的层层深入,我的内心被共产党在西柏坡的革命精神涤荡着,一次次加深对毛主席运筹帷幄等个人魅力的钦佩,一次次增加对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理解。这些涤荡让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将会更尊重工作。

习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美好生活,就是人民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在和平年代今天的美好生活亦即幸福生活吧——这实在是一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难有客观统一标准的概念。单单就我的本职工作中上课教学这一环节来说,就是学生对课堂内容与形式发自内心的认可吧。

在西柏坡学习期间,我在朋友圈发着西柏坡学习的点滴感受,晚上又和其他民主党派同仁们交流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深入体会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不同阶段的特点。在工作岗位上,我的学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这些初级阶段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中级阶段的归属需求也可以实现,而学生的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的尊重需求往往被打以折扣;高级阶段的学生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的自我实现更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努力的方向,我想这也符合习总书记说的我们一直在赶考路上吧。今后我会怀着赶考的精神去帮助学生实现。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尊重需求的实现,首先就要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挖掘,对教材文本的尊重是让学生获得尊重需求的第一步。我们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尊重之后,可以潜移默化到课堂中去,这样让课堂充满尊重的气氛才有成为可能。正如一九四七年西柏坡的土改时期一样,农民开始获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才会有农民的富足物资支援前线。

解放区土改三个月完成任务,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当时的共产党人用对人、施妙计、讲透理、摸准脉、带好头,硬是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当年宋美龄去美国请求支援时,由于当时毛主席和斯大林联合制造的柏林危机让美国无暇顾及国民党,这样的国际策略,更加促使共产党的全面胜利。这让我情不自禁想到,我们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对教材文本的尊重这步走好了之后,在课堂上,就更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当堂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使用教学方法、策略,讲透教材文本的内涵,让教材文本实现引领价值。

在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做出的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在当时存在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考虑到此三人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民党人,包容以他们三人人名做地名,这样的包容精神,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也是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自身条件也各不相同,能力也存在着差异,甚至差异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工作当中,不仅仅关注优秀学生,更应该包容能力弱的学生;不仅仅接受优秀学生的优秀一面,也要接受其可能犯的错误。即便是共产党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要有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精神。我们教师本着包容、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的尊重需求将会得到满足的。

正是学生被尊重了,他们就会尊重他人,这样的互动、分享过程在课堂上一旦形成,教师会发现,上课的学生与你的一个会心的笑容,一个崇敬的眼神,就是课堂最美的心灵、情感交流,也就在悄无声息中让学生的道德、接受现实能力等得以自我实现。


(未完,全文共4451字,当前显示14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