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在县委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际,就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一点探讨。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的现代化。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农村社会发展后劲,丰富农民群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面貌,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弊端不断凸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居民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把坚持以人位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农民素质,摈弃陈规陋习,养成文明新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战略符合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提出的五大目标,瞄准了我们当前“三农”问题的突出矛盾,抓住了农业农村发展的环节,对农业农村工作必然有很大的推进。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基础的有力措施。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素质提高以及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多管齐下,整体推进,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农村经济文化事业总体发展水不高。

(一)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增收缓慢

由于收市场价格的影响,农产品相对过剩和运输成本高,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产品配套加工衔接不上,无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仅仅靠卖农产品原料等,致使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增收缓慢。

(二)乡村两极资金薄弱,公益事业发展缓慢


(未完,全文共3765字,当前显示11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