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减轻农民负担看农民权益保障

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表面是一个经济问题,实质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更是依法治国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减轻农民负担的极端重要性,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改善党同农民群众的关系。为了了解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本文就是这些调研活动的一些初步结论和思考。

一、农民负担形成的表层原因

调查中农民和一些村组干部普遍反映,目前农民所承受的负担过重,负担分配不合理,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其中,突显的主要问题是:

1、农民人均纯收入严重失实,负担确定办法不规范、不合理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民负担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合理分配负担的重要依据。但一些地方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测算不科学、不真实、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有的以计划目标作为实际指标,有的将毛收入作为纯收入;更有甚者,为了使增加农民负担合法化,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高估甚至虚报农民收入,人为抬高人均纯收入水平,从而加重了农民负担。不少群众反映,人均纯收入是个"虚数",而负担是个"实数"。一虚一实,出入很大,严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如我们在河南某县的调研中得到的一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是县里掌握的数据是人均2200元,乡里提供的数据是人均1800元,村里提供的数据是人均1200元,农民反映说人均绝对没有1000元。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一个平均数,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一般收入水平。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在乡镇以上的层次上,农民人均负担的"三提五统",并未突破有关部门规定的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控制线,但由于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分配提留统筹费负担的过程中又不考虑这种差距,就难免会出现收入高的负担轻,收入低的负担重的不合理现象,收入水平较低的村、农户所承担的提留统筹费往往超过各自人均纯收入的5%。我们在武汉市所调查的8个村中,有6个村的农民人均承担的"三提五统"超过了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最高的达到了9.3%。此外,农民负担实行了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没有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年度波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农民负担。前几年一度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有的地方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情况,但农民负担却没有适当调减,形成过重的负担压力。

2、"三乱"现象屡禁不止,社会负担增长过猛

这几年,农民意见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地方在"人民事业人民办"口号的掩饰下,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收费项目少则数十项,多则上百项。诸如各项达标升级活动,以及民间修庙宇、建祠堂、续家谱等,都要农民拿钱。有的地方在修建公路和水利设施时,只要农民出钱,以资代劳,不让农民出"两工",而每个工的单价高达20元。有些公共服务部门和机构,则借有偿服务之名,行乱收费之实。还有报刊订阅,名为"自愿",实为摊派。在山东秋村,一年仅报刊杂志费一项就高达5000---7000元,人平5元左右,但是农民却看不到报刊杂志。在问卷调查中,有51.68%的农民反映,乡、村有非法向农民集资的做法,59.56%的人反映,所在乡和村有只收费不服务(如司法所的法律咨询),或服务收费过高和重复收费(如计划生育检查)的现象,

21.44%的人反映,有要农民出资参加达标升级或评奖等活动

3、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民隐形负担加重


(未完,全文共7793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