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转型与执政党价值体系的重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发生重大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和相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社会价值观的转型。社会价值观的根本变化导致了与党传统的价值观体系产生紧张和冲突。这种冲突是必然的,它呼唤执政党对自身价值观体系作适当调整以实现对社会价值观的规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党价值体系的调整是弘扬党德、巩固党基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执政党能否永葆青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

一、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经济制度实现了从完全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转变,经济体制实现了从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目前,我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利益分配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利益分配格局中的问题和偏差仍然严重。

利益分配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化向多元化的发展。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利益分配的主体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稳定结构形式,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成为仅存的两大利益分配主体,知识分子成为依附于工人阶级的一个阶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传统的利益分配主体依然存在,但其内部结构却发生了显著分化。如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流向企业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等其他社会阶层,同时,在原来的利益分配主体之外,社会还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利益分配主体,如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专业技术人员等。

利益分配方式与分配要素上表现为从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新中国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尤其是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按劳分配成为我国社会唯一存在的利益分配方式,而且按劳分配中的“劳”还偏重于“体力劳动”的取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利益分配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按劳分配作为现阶段我国利益分配的方式之一仍然还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按劳分配中的“劳”的“体力劳动”偏向已大大弱化,智力的成份显著加强。另外,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利益分配方式,如按资分配、按技术分配等,并逐步得到执政党的认可。这同时意味着利益分配的其他要素的迅速崛起。从显性的一面看,资本、技术、管理、风险等成为分配要素,从隐性的一面看,在不少地方,时间、权力、名誉、社会地位等要素也参与了利益分配过程。

利益分配结果从“平均化”向“贫富分化”的转变。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改运动、三大改造等运动,中国已成功地抹去了1949年前在收入方面触目惊心的不平等,尤其是剥夺了少数特权者的大量财产。尽管当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脑体差别和城乡差别,但不论从当时的国家政策还是从社会价值观考察,利益分配结果都以“平均化”为取向。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利益分配结果发生了根本性倒转。国家“鼓励少数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在这种利益导向的刺激下,我国利益分配结果短时间内迅速出现贫富分化,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这种差距既表现在宏观方面,如地域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等,也表现在微观方面,如个人收入之间的悬殊等。

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体现。但是,我国新型的利益分配格局中还存在着不少负面的因素,完善转型时期利益分配的格局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结构转型

在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上述调整的同时,我国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未完,全文共8066字,当前显示14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