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执政当以民生为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提出的重大举措等方面都突出了以人为本,强调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在执政实践中牢记“民生”二字,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唯物史观对执政者的要求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突出强调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赋予物质生产以目的性,揭示了人类“生活”的本源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基石。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所建立的历史观表述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人的“生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舞台,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主义实践,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执政提出过系统的理论,但从他们所建立的基本理论来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执政的根本。执政以民生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和生动体现。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民生为本是我们党执掌政权以来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此后,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生质量,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实践活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善,绝大多数人的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并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但必须看到,民生问题会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有新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同志强调,要随时关心群众生活,要有新的利益给他们,否则群众就不会跟党走。这进一步说明,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现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民生为本,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尤其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3442字,当前显示11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