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的十六大报告探讨基层党建工作新课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系列目标,蕴含着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对基层党建的许多新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初步提出以下若干问题:

一、党的建设与十六大主题的关系

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将面临巨大变化。对党建的要求、党建的任务提出了新目标。由此引出的党的管理体系,干部管理体系要有新构架。包括党的组织设置、内部机构设置,党组织的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党与社区、与两新组织的关系:党对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吸引、监督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及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能力、作风的要求;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党对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和宏观管理,对人才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基层党建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及工作主体、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党员队伍发展构成的阶段目标和要求,包括党员发展新的生长点、重点及党员的正常退出机制等等,都发生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内容、形式。这一切都希望在实践中加以探索,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实践。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十六大提出的这一课题,是老课题,又是新课题。党的建设从工作过程还是成效来看,最终都要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这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党的历史任务、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历史机遇、积累的历史经验,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尤为突出。我们党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应当讲是执政能力的成熟。但执政能力包含什么,怎么加强。党的十六大提出“三新”(即新知识、新经验、新本领)和“五种能力”(即判断形势、驾驭市场、应对复杂形势、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三新”和“五种能力”怎么加强,首先是树立执政意识、执政党的意识,包括执政党的党员意识、骨干意识。譬如,对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一部分干部和学者,以为要一个就可以了,不必依赖公有经济。为什么有这个差异,不光是经济理论方面,更重要在于执政意识,执政党意识、执政党党员意识,离开了国有经济、公有经济,还谈什么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与公有经济有天然的联系,过去的失误在于不顾社会发展阶段,不顾生产力的现状,搞单一的公有制,但反过来,搞单一的私有经济、民营经济能行吗。有的同志很糊涂,以为不要国有经济,可以解决腐败,风气会好。党离开了它的执政的经济基础,领导的物质基础没有了,就无从谈党的执政能力的加强和改进。我们需要大大加强这种意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怎么增强这个意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加强,尤其是怎么渗透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去,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去,还需要研究。

其次,五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也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素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锻炼,不光是单位培训,不光是读书,更多的是从实践中去提高能力,即实战能力,再就是学会总结提高,要通过理论思考从理性高度总结,不断地接近规律、体现规律、反映规律。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干部,都有一个怎么培养教育的问题。


(未完,全文共6480字,当前显示13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