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员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创新

在传统的单位制度下,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上是建立在单位的基础上,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基本上是围绕单位制进行的。但是,随着单位制的逐步弱化与户籍制度的松动,特别是具有自主性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大量涌现,使得原有的围绕单位制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封闭模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要求。为此,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党组织突破传统的行政化的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模式,初步构建起社会化的党员教育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将“支部建在楼上”,把党员教育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新的经济社会领域

在上海,经规划部门认定,具有写字楼功能的大楼、大厦入驻的主要是金融、贸易、中介服务等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楼宇已经成为上海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楼宇经济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也越来越大。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全区50多幢重点楼宇上缴的税收2003年、2004年分别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9%和43%以上,在楼宇中工作的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5%以上。因此,加强楼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上海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1999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内楼宇大量涌现,在楼宇内工作的党员不断增多,但楼宇内企事业单位因所有制、经济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用工制度不同而存在建立党组织难、开展党的活动难、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问题,在嘉兴大厦建立了上海市(全国)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以此作为“一级组织”对分散在多个经济组织的党员进行管理。2002年8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在中华企业大厦又创设了上海市第一个“党员服务点”,作为多个经济组织的党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这种以属地党组织牵头,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点的工作模式,后来被统称为“支部建在楼上”。目前,上海的浦东、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卢湾、静安等楼宇数量较为集中的10个中心城区,都把建立楼宇党支部作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组织载体来抓。至2004年12月,上海中心城区797幢商务楼中,共建立楼宇党组织694个,凝聚管理的党员12068名,入党积极分子599名。受“支部建在楼上”成功经验的启发,一些能够覆盖多家“两新”组织的“开发区支部”、“经济园区支部”、“商业街支部”、“商贸市场支部”等区域性基层党组织不断建立,从而有效改变了以单位为主要单元、按照体制内党组织垂直管理的传统模式,为广泛吸纳分布在不同经济组织、处于流动状态的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构筑了一个包容性强、开放度高的组织体系。


(未完,全文共3372字,当前显示10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