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党员培训学习延安精神心得大全

心得一延安之行,虽然只有三天。但在延安,处处是课堂,处处震撼心灵、洗涤灵魂。

一、寻找初心之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什么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延安,是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青年最强烈的心灵呼唤。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这是20世纪30年代时期,广大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精神写照。

当年通往延安之路异常艰辛,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路荒凉崎岖,基本都是靠两条腿步行,还要应付国民党设下的层层关卡,突破重重封锁。有青年回忆道:我们一路都是走着去的,大家都很饿很累,突然有位高个子拿出本红皮书《西行漫记》。大家围在一起,像汲取精神粮食一样,刚开始只是默读,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大家都激情高扬。也有青年回忆道:当远远地遥望到宝塔山时,我虽觉很疲惫,扛着行李的身子也很不便当,仍然弯下腰,伸手抚摸延安的土地,用鼻子闻,用嘴亲。

到延安去,如今是追寻共产党人精神之源的使命情怀;到延安去,也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政治担当。从沙洋到陕北,跨越近1000公里,虽然实地学习只有3天时间,但却是一次寻找初心、锤炼党性的学习之行。

二、坚定初心之行

3天的课程,严肃紧张,团结活泼。既有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等理论课堂,也有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村等现场课堂,还有各个旧址、纪念馆的生动讲解与实地参观。当亲身走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黄土地,看到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感人的事例、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桩桩珍贵的史实,深深的被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才识、风采、人格魅力所感动折服,深刻体会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在抗大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讲到当时抗大学员求知精神之强烈,用了这么四句话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还讲到,‘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去。到困难的地方去。’是每一名抗大毕业学员的追求。每期毕业的学员总是希望能分到抗日最前线,而那些被留在根据地的学员往往会闹情绪。

在梁家河,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描述的场景在现实中出现。1969年1月,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他与村民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在梁家河干成了许多群众认为干不成的大事,他远赴四川学习修沼气池本领,成为沼气专业户;自己动手,在赵家河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厕所革命;科学决策,与群众一起打坝造田。他与这方土地,与这里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次鲜活的党性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的延安——一块自由民主、温暖而明朗、蓬勃而富有生机的圣地,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绽放的光芒和永恒的现实意义。

三、落实初心之行

一是不忘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价值追求,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工业务学习,同时,还要广泛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理论知识。要拜实践为师,多从实践取真经,多向困难问真知;在学中思,在学中悟,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增长本领。


(未完,全文共7572字,当前显示14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