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高级农艺师先进事迹材料

这是一位精神矍铄、乐观豁达的老人。

初识*老人,是在辽西一片黄色的沙土地上———*县冯家镇哈大冷村村外。

在炎炎的烈日下,大地蒸腾着一股股热浪,远处是一垄垄刚刚冒出嫩绿的新品种花生幼苗。一位老者蹲在地里,滔滔不绝地为几位农民讲授花生栽培新技术。

他就是*,今年78岁,高级农艺师,原*县政协副主席。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在这片土地上整整辛勤工作了57年。尽管他早已离休,但是,在他离休后的12年间,也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从未中断过为贫困农民传授新技术。

大漠深处,留下了一位老者的坚实足迹……

循着这串闪光的足迹,一位执著追求、信念坚定、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67岁入党,老兵迈上人生新起点

*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坦,在上世纪50年代,他曾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又被“专政”,下农村、蹲“牛棚”,历经磨难。

18岁时,*就提出过入党申请。此后他一直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即便是在人生最“落魄”的时期,也没有对党产生过一丝一毫的怀疑。他相信,党会真正了解自己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落实政策的他被安排到政协工作。

1993年,刚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1995年11月,*实现了人生中的最大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年他已经67岁了。

刘老是学农出身,喜欢与农民打交道。上世纪50年代,他就以渊博的知识赢得农民的青睐,被亲切地称为“棉花刘”、“烤烟刘”。

人们发现,入党后的刘老好像换了一个人,精神饱满,劲头十足,下乡为农民讲课的节奏更快了。

哈大冷村67岁的村民齐占元,对刘老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过去,老齐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科技种田,不知道啥叫引进新品种。全家守着近百亩沙土地,清一色地种大苞米,收入不高干受穷。

可自打刘老来到村上讲授了科技课后,老齐的脑袋开了窍。在刘老的参谋下,今年齐家80多亩地栽上了花生,20多亩地种上了马铃薯,还有新品种谷子、玉米……因为种的是新品种,加上风调雨顺,现在地里的小苗已经出齐,绿油油的一片,老齐很自信:今年的收成肯定少不了。

老齐说。“这老刘头真够样,为咱农民的事儿操碎了心,对咱的事儿就像对待他自家的事情一样。现在咱是缺不了他了。”

在乡亲们眼里,刘老不是外人,谁家地里有个大事小情,都会在第一时间向他汇报,听取指导。有时即使他住在医院,也会二话不说,拔下“吊瓶”,拔腿径直来到农民家中帮忙。

熟悉的人都说,*县的24个乡镇、183个村,几乎都被刘老走遍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把毕生精力献给那些淳朴的乡亲

*家境贫困,祖辈是农民,9岁时从法库县来到*县。尽管家里没钱供他念书,但是,好学的*还是考上了当时的“国高”,由于经济原因,他选择了学农。

*县地处辽西,人口41万,是省内较为贫困的地区。在全县520万亩土地中,有60%以上是沙土地。这里风沙大,土地贫瘠,农民收入一直较低。

如何帮助农民早日走出贫困怪圈。

*———这个农民的儿子在苦苦思考。


(未完,全文共3750字,当前显示12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