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3篇

【篇一】

翻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91页,在第二个专题“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党内政治文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每读至此,我都受益匪浅,优良的道德品德和传统价值观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最后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面对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现象,“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再次刷屏,也再次掀起了崇俭戒奢的热潮。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尚俭之德,自古有之。舜曾赞赏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家强调“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诸葛亮认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操感慨“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李商隐一针见血点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杜甫更是亲历了穷奢极欲社会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绝人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歌,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浅显的语言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勤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粮食浪费现象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淡忘,还有部分人贪图享受、未富先奢的浮躁心态。

俭以养德,俭能生廉。然而现实中,人前披着“节俭”的外衣、人后疯狂敛财的“葛朗台式”贪官屡见不鲜。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在落马前,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下班,日常穿的衬衣、裤子也都是便宜货,然而执法人员却在其家中搜查出现金2亿余元,从银行调去的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贵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助理樊中黔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一双皮鞋底子换了3次还要修了再穿,受贿的赃款却塞满了整整5个保险柜。要做到真正的勤俭,首先是发自于内心的,心中要保持一颗勤俭心。要让节俭现于行、源于心,才能真正地使俭生廉。假装节俭、表面勤俭,只能一时蒙蔽他人,却无法让自己的内心认同。颜回的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荣启期的固穷守节,“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为什么贫穷困顿也能乐在其中。因为道胜无戚颜。保持着一颗勤俭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勤俭,安于勤俭,乐于勤俭。

要做到勤俭节约,对于普通群众,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内化勤俭节约的品质。对于机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守住勤俭廉洁的底线。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问责机制,加强对奢侈浪费行为的执纪监督,遏制奢侈腐败的风气。对于我,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对古代先贤、时代楷模的学习,汲取其优良品质,提升业务素质水平,砥砺前行,争做新时代的勤俭人。

【篇二】


(未完,全文共4044字,当前显示13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