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邓稼先--新中国核事业的元勋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前国务委员张爱萍同志所作的这首悼词,形象地概括了一个把自己整个身心都献给我国原子弹、氢弹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一生。他,就是邓稼先。

“娃娃博士”

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50年的春天,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这位年轻的博士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召唤,他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下定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去。就在这一年,邓稼先同200多位热爱祖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克服千难万险,冲破重重阻挠,胜利地回到了祖国。当他出现在钱三强、彭恒武、王淦昌等刚从欧美各国归来的前辈物理学家面前时,年仅27岁。大家都为初创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增添了新生力量而感到高兴,并亲昵地称他为“娃娃博士”。几年里,邓稼先和老科学家们一起艰苦创业,新中国第一所近代物理的研究机构渐渐壮大起来。

1958年的初春,在核工业部部长的办公室里,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别任务,点燃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面对这项艰巨、光荣、关系重大的任务,他不免有些惶恐、不安,说:“呵,研制原子弹,我能行吗。”“能行,想想吧,这件事关系到祖国的安危,你一定能干好。”邓稼先面对的是首长充满信任的目光。

这天晚上,邓稼先回到家里彻夜不眠。他忘不了旧中国那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之所以会经受百年的欺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落后。当侵略者用枪炮瞄准我们胸膛的时候,我们却只能用大刀和长矛去抵抗。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对比啊。如今,有人又在搞核恐怖、核讹诈,企图以此来威胁我们。只有打破核垄断、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才能长新中国的威风和志气,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这无疑是一副历史重任。他感到心情异常沉重,庄严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他坚定地对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妻子许鹿希给予他极大的支持和安慰。

从这一天起,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便销声匿迹了。

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这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科研人员也寥寥无几,长达百余天的时间里,邓稼先奔波于北京的高等学府,亲自为国家挑选了第一批研制原子弹的精兵。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并嘲笑我们“在原子的领域里,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而邓稼先回答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我们是中国人,要走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的路。”因此,着眼于我国核事业的未来,邓稼先特别重视对年轻大学生的培养。

对28位新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邓稼先既是领导,又是老师、朋友。中国人从未造过原子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邓稼先常常是自己先读书,然后一面备课,一面讲课。他帮助大学生们选择学习材料,确定研究方向。碰到困难的问题,他和大家一起探讨。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新问题,他常常彻夜不眠,第二天早上用冷水浇浇头,然后又出现在讲台上。

邓稼先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感觉到国际关系中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在向年轻人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督促他们要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向外国专家多学习一些技术。与此同时,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开始考虑制定自己研制原子弹的具体计划。


(未完,全文共6578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