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层反映】守住5条底线,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从农业税赋到土地财政,农民为中国现代化的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趋向”,还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长期牺牲农村牺牲农民的发展现状,明确工农城乡的平等地位。然而,一些地方的农村改革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是违背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就是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而一些地方在急于求成的政绩观的驱动下,为了搞出“乡村振兴样板”,不顾实际大规模大范围大拆大建,用工业化、城镇化的思路来推进乡村振兴,把战略远景当成一蹴而就的“攻坚战”,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也违背了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是损害农民自身利益。一些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把经过世世代代自然选择形成的村落人为消除,“强迫农民上楼”,致使一些农民失去了屋前屋后种养方便的自给模式庭院,失去了宅基地,生产工具无处安放,连喝水都要付费,收入可能入不敷出,不仅造成社区占用优质良田、复垦旧村地力贫瘠的问题,还摧毁了乡村生态,割裂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导致农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未完,全文共2190字,当前显示5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