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担当作为、党性修养、脱贫攻坚研讨会发言

同志们:

近期以来,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有关论述、讲话和一系列先进典型。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工作实际,围绕担当作为、党性修养、脱贫攻坚这三个命题说一些感受。

一、认识与体会

(一)对担当作为的认识与体会。“在位担当、在岗尽责”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使命和传承,是作为工作当中最为基本的职业精神,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认真履职尽责主动引领担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贤人志士都做到了“认真履职尽责主动引领担当”,高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沉吟“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岳飞,他们用忠贞大义担当起国家使命,即使历经千磨百炼,步履却越发坚实沉稳,做到尽职尽责。这些古人们,让我们仰止。展望当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看到一些人在某件事情不会做或者某件事情做不好时,抱怨“制度不行”“政策不好”“领导不关心”“环境不利”“我已经尽力了”,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实际上,借口就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这样做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过失掩饰起来,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单位或者他人。担当就是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担当适用于任何部门和单位组织,作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延伸,担当同时又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是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党员干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精神,还应有担当能力,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在担当中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业绩,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那么,如何做一名有担当的党员干部。一是提升学习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要认识透、解决好,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党员干部就要勤于思考,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经常思考办实事、谋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实招,防止遇事无策、陷于被动。要善于总结,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总结历史经验和自身经验,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客观规律,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得心应手地处理问题、干好事情。二是提升创新能力。党员干部要熟悉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多谋善断,用创新的思路谋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聚力量,用创新的措施破难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工作方法。要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政策性问题的研究,分析深层次矛盾,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举措。要善于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三是提升执行能力。工作质量高低,关键看担当、看执行、看落实。党员干部要完善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绩效考评制度,增强执行上的目标动力。要提高运作能力,认真研究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好,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切入点、契合点和着力点。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困扰改革发展稳定的矛盾难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未完,全文共6039字,当前显示12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