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大思路

【摘要】社区教育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途径。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同时也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地方高校必须形成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大思路,即确立开放共享的参与意识,形成协同合作的共赢局面,发挥优势创新多元参与模式,全面提供教育资源和制度支撑,理顺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社区教育;地方高校;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社区教育也正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通常而言,社区教育应是一种有效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方位终身教育体系。当前,社区教育存在着教学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无法适应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地方高校具有专业化的师生队伍、前沿性的科学研究、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等优势,且参与社区教育发展又可以为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的普及和应用、学生实习需求的满足等提供平台和机会。因此,调动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优势,打开社区教育发展局面,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量的急剧增加,需要社会成员不断获取新信息、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素质,以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避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因此,信息化社会必然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意味着需要突破学习的年龄与场所等边界性规定,拓展人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习型社区建设,这也是有利于适应现代人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生活状态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组织开展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可见,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关键点在于加强对社会成员学校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而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区。社区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并非社区本身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合作。其中,地方高校作为社区教育的本土化资源,应成为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为本地社区教育贡献力量,这不仅可以提升社区教育的层次与水平,更可以开拓社区教育的角度与视野。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为社区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将优质教育资源融入社区之中,从而解决社区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陈旧性建设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必将有利于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


(未完,全文共8048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