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路径分析

摘要。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首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经济基础。农村产业兴旺与否,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因此,基于产业视角,以生活富裕为目标,围绕农民增收,理清产业兴旺的理论逻辑,直面乡村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兴旺的路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

一、产业兴旺的理论逻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起点,而最终的落脚点在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应主要定位于农业,依托农业发展二、三产业,并促进产业之间深度融合。产业兴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所蕴含的多样性和多产融合,也就使得农民增收的途径的多样式得以拓展。从产业兴旺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问题,然后才是分配问题。“做大蛋糕”的前提是产业增收,这里的产业主要指的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数据、土地、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也离不开农业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融合发展。从农业第一产业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薄利多销,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价格,实现增收。而农业第二产业的价值在于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农业第三产业提高了农村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其中增加用户黏性、提高复购率是关键。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

二、产业兴旺的现实困境

(一)农民致富待加强。在当前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农民+合作社+平台”“基地+平台”“农民+基地”等。然而农民是不是农村产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这是值得考量的一个问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仅16021元,相差26338元,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64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仍然较大。

(二)产业特色待加强。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都强调发展特色产业,然而,伴随着农业种养技术不断提升,特色产业不断面临类似的竞争者,产业特色不断减弱,出现特色产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进而演化成“谷贱伤农”。比如,龙虾养殖业,前几年龙虾的价格最高可达几十元每斤,即使是在出产的旺季,也一般在15元左右,然而,随着种养农民逐渐增加,2020年的龙虾价格最低跌到8元左右。农户要想收回成本,龙虾价格必须稳定在7元以上。面对这样巨大的风险和微薄的利润,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机制畅通待加强。产业兴旺追求的是农村各类要素的效用最大化,所以,首先需要畅通要素的流通机制。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正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大量劳动力要素的支撑一样,农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支撑。要素流通机制畅通,就是要畅通城市各类要素进入乡村的机制。目前,虽然国家大量鼓励各类要素下乡,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资本下乡面临各种拦路虎,导致土地要素流转困难、农机农技推广困难、产业项目落地难;另一方面,各要素在乡村内部流通不畅。乡村振兴过程中管理碎片化、多重管理等问题不可避免。乡村产业发展大量依靠政府要素无偿投入,各经营主体存在一定层面的等靠要思想,不利于各要素自由有序流动。

三、产业兴旺的政策建议

(一)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未完,全文共5754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