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铁人王进喜

不朽的丰碑永远的动力

——《铁人》观后感

记得在上学时,读过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观看了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影片《铁人》中,导演用“老电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王进喜在“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说:伟大的工人阶级,是任何困难也压不垮的。为了建设富强的国家,我们石油工人下定决心,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解放前就进了玉门矿,吃不饱饭,一直觉着头晕是饿的。。从来不知道人还有贫血的病。去年我上北京,看见汽车驮了个煤气包在路上跑,我就蹲下来走不动了。。人吃不饱贫血,国家吃不饱也贫血啊。。。

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这就是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


(未完,全文共2329字,当前显示7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