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疫情防控舆情治理对铁路舆情的启示

融媒体时代,舆论导向正确、舆情治理有效,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引导、舆情治理工作,既是铁路新闻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在疫情防控中树立铁路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更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舆论支持的迫切需要。

一、深刻理解疫情防控中的舆情特性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疫情发生后,人们缺乏预先的思想准备,各种舆论接踵而至,其社会影响力比平时更为深远,极易引发社会恐慌。1.舆情的信息来源广区别于2003年的“非典”,新冠肺炎疫情是在进入信息社会和大数据、自媒体时代之后发生的一次广泛性传染病事件,民众可通过多个渠道迅速获知各种来源的舆情信息。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有官方在疫情前期由于对疫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发布的相关公告和出台的相关政策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应急措施不力、“掩盖”事实真相等问题引发的网络舆情;有医疗卫生人士或科研机构对疫情防控即时性的评判或诊断通过微信、抖音、QQ、微博等平台发布传播开来后导致的社会舆情;有社会公众通过自媒体发布的关于疫情理性的反思、中肯的建议、善意的批评,抑或无意义的情绪宣泄而引发的网络共鸣。2.舆情的非常态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多向交流特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促进了发声者和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自由沟通和信息共享,以一对多、多对多等方式促使信息非常态发展、裂变式增长。在此背景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舆情传播时间之快、传播途径之多、传播范围之广,从局部走向全域、从线上走向线下、从新媒体走向传统媒体,而且在渗透力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胜于前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危害性和不可预知性给社会大众内心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就有了对事件的随意猜测,造成了舆论的恐慌性和盲目性传播①。3.流言的迅速蔓延疫情发生期间,由于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也会存在信息传播不畅或功能减弱的情形。此时,社会公众就会围绕疫情相关事件进行讨论,当讨论达到一定范围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便会形成舆论舆情。而公众在讨论中所折射出的思想认识、反映出的观点看法并不一定都是对现实情况“照镜子”般的真实再现,而是在信息生产者、传播者、编辑者与传播平台共同加工之后形成的符号化现实。在“事件—现实—信息—舆论”的转化中,客观事件的某些因素可能会被忽略或裁剪,客观事件未必具备的因素也可能会被添加进来②。因此,公共舆论与客观现实会有偏离而产生流言。流言偏离方向的快速发展往往会伴随着谣言的产生。

二、充分认清疫情防控中舆情风险表现


(未完,全文共4738字,当前显示11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