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先进事迹

于敏

于敏,男,89岁,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他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面对祖国的召唤,他隐姓埋名20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热血忠诚,默默奉献给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在核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我国大国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9年,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2015年,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记亲自为其颁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于敏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我国氢弹研制和国防尖端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英明决策。

1961年,时年34岁的于敏,面对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他说: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对于敏来说,工作几乎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每次遇到难题,他都会带领大家反复讨论研究,谨慎选择技术途径,认真试算物理模型。有时,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数据,他甚至趴在地上,绘出一条条特征线,然后马上跟大家讲解。于敏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有时因为产生灵感,半夜起床伏案工作;他的领导为了限制他出差在外无休止地工作,总是派一位同事与他同住。

于敏的同事都知道,在他面前,一个数据都不能含糊。在一次核试验之前,他突然发现原设计中一个数据可能有问题,但这时试验装置已下了竖井。他深知知道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还是立即报告了上级,要求暂停试验。经过一天一夜的查找,终于弄清了这个不利因素可以为另一个抵偿因素所抵消,他才露出了放心的笑容,向上级报告可以继续试验。上级领导问他:再发现问题怎么办。于敏认真地答道:再发现问题,我再如实报告。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使我国核试验成功率之高为世界所先。

在于敏潜心钻究的20多年间,他带领着科研团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实现了氢弹原理的突破——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在核武器的武器化研究、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之前,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热核试验时间。

198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1987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1987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作者);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201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等称号。

九十三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于敏

一辈子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淡

于敏,著名核物理学家,生于1926年8月16日,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2019年1月1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于敏去世,享年93岁。


(未完,全文共4221字,当前显示13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