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5周年心得体会3篇
【篇一】
9月3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惨痛代价,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硝烟散去,和平安宁,然而那段血泪写就的过去未曾忘记,那场不屈不挠的抗争未曾忘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筑就的伟大抗战精神也不敢忘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养分,凝聚奋力前进的磅礴力量。
铭记历史,继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新时代下的斗争形式多样复杂,既有军事上的、有形的、看得见的斗争,但更多的是没有硝烟的、无形的、隐蔽的斗争。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强化斗争意识和勇气,提高斗争本领,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的预判能力,知道风险将要出现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该出手就出手,要敢于斗争、不怕斗争。要坚决克服精神萎靡、安逸享乐、知难而退的消极情绪,到重大斗争一线中去真刀真枪磨砺自己,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都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难关。
铭记历史,传承“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的民主精神。中国之所以能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发动了群众、依靠了群众,发扬了民主精神。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党执政最牢靠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时代下,我们依然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保持天然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因为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依然是人民群众。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推动国家治理,只有亲身征询于田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真正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铭记历史,弘扬“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担当精神。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勇于担当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这关键时刻,每一个共产党员务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以铁的肩膀担当起该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带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勇于直面矛盾,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真正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未完,全文共4043字,当前显示13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