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教育家”到“教育之家”:困境与出路】 教育需要教育家

从邓小平1986年提出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教育家,到2006年温家宝提出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时间已经过去了20余年。人们对教育家的期盼一直不断。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真正称得上教育家的人还是太少,以至于这个话题今天还多少有些沉重。2012年1月8日,北京市教委出台了《首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之前,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十大重点项目,其中包括每两年评选20名“首都教育家”。北京市的各区、县教委也都意识到了发挥名师、名校长引领作用的重要性,有的已开始着手培养教育家,例如东城区启动了“教育家成长工程”,到2015年,该区计划培养一批教育家式的校长和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这是令人欣喜乐观的一方面。

但是,也有人认为教育家是富有智慧的教育大师,是教育的集大成者,更是教育艺术的经典化身。这样看来,“大师”“大成”“经典”是一个“家”必备的素质,一般人自然难以企及。所以有人就明确地说当今的校长成不了教育家,教师也成不了教育家。因为就现状来看,教育家一般只能出现在至少是地区级城市以上的中学里。教育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穷乡僻壤也许是生长革命家和军事家的土壤,但却不是至少不是成批产生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摇篮。同时,职业倦怠也困扰着广大教师。当教师长期跋涉在追求教育理想之路而无人喝彩、倍感孤独时,当他们对职业的激情变成了日复一日,毫无创新可言的机械操练时,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活力,同时他们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憧憬。也就是说普通中、小学教师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或者说能被称为教育家的绝不是普通中、小学教师。这是令人不能不感到沉重的另一方面。


(未完,全文共2725字,当前显示7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