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的关系

摘要。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的方式,防治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措施。其治理对象是坡面与沟道中的水流失,即在水力、重力、风力、冰川等多种外营力和各种侵蚀形式的作用下,应用的工程防治措施。

关键词:土壤侵蚀因素;水土流失;工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97-2

1土壤侵蚀的因素

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和保持水土的主导因素。

1.1自然因素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和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1.1.1气候条件气候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一种是直接的影响,如降雨或融雪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另一种是间接影响,如温度、湿度、日照等变化,对岩石风化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水土流失与降水有密切关系,暴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气候因子。一般的说,暴雨强度大,水土流失量也大。此外,风、结冻、冻解等,都与土壤侵蚀有密切的关系。

1.1.2地形条件地形就是地球表面起伏高低总的形态,也称地貌。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坡地上。因此说,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地面坡度、坡长、坡形、坡向、地面高度等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1.3地质和土壤条件地面是否出现水土流失、流失的程度与地质条件有密切关系。岩石的坚硬程度、土壤的性质类别,对抗侵蚀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土壤的透水性,直接影响水土流失程度。一般砂性土壤,透水性强,不易产生径流。而粘性土壤透水性差,降雨后易产生地表径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但砂性土壤易于被雨水带走,也会造成流失。

1.1.4植被条件植被是保持土壤免受侵蚀的主要因子。植被覆盖地面、截持雨水、减少雨滴出溅、缓解地表径流,可以固持和改良土壤。因此说,植被条件好坏与水土流失有直接关系。

1.2人为因素

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不断地以自己的活动,从事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施加影响,其中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和植被资源,是产生加速侵蚀根源。

1.2.1破坏森林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等,使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失去蓄水保土能力,加速水土流失


(未完,全文共3161字,当前显示10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