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旧中国宪政运动史话|如何评价旧中国的宪政运动

改良派的幻想——戊戌变法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渐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别是甲午(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后,清朝专制政府的黑暗、无能完全暴露了出来,帝国主义积极进行“瓜分大清帝国”的活动,在中国设银行,筑铁路,开工厂、矿山,割租借地,把大批货物倾泻到中国市场上。中国殖民地化的危机日益加深起来。这种情况,刺激了一部分满汉统治阶级和染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改良政治、抵御外侮。但是,先天不足的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有着不可分的关系,本身缺乏独立的力量,他们不可能也无力从根本上去改变当时的状况,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上层当权者身上;他们希望使中西不要根本改变封建制度而可以发展资本主义,想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的办法,来一个从上而下的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把政治改良一下,来挽救当时的危机。

当时提倡这种改良主义的人物很多,其代表人物要算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康有为是广东举人,他中年到北京应考,路过香港、上海,受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影响,看了不少翻译书籍,觉得只有学习西方文明,中国才能强盛。一八八八年,中法战争后,康有为到北京应考,就写了一篇“上皇帝书”,请求变法,没有成功。而且那拉氏(慈禧太后)党大学士徐桐还说:“如此狂生,不可中止,把他已被录取的考卷也抽走了。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惨败,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气激昂。那时康有为又到北京应考,便号召各省赴京应考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向清朝皇帝上万言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并特别强调变法维新,说“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使今日而能变法,犹可以免将来之祸”。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当时朝廷官僚拒绝替他呈递,但康有为等的变法主张已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就在那年,康有为考取进士,当了工部主事。他又上“变法万言书”,这封信终于得到朝廷某些官吏的帮助,呈给载恬(光绪帝)看了。


(未完,全文共2726字,当前显示8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