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巴渝新居让外坝村农民走出大山】巴渝新居

自从2010年底搬进新居以来,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外坝村68岁的村民李华喜就一直很开心。住了几十年山上的土坯房的他对宽大明亮的新居以及用煤气的厨房十分满意。在外坝村,像李华喜这样的村民已经有152户。而这一切全归功于外坝村的巴渝新居建设。

马武镇外坝村位于涪陵区西南部,距涪陵城区26公里。全村558户1875口人,幅员面积1.32万亩,耕地面积2662亩,林地面积3012亩,海拔高度在500~930米之间。

外坝村有6个村民小组。巴渝新居建设之前,山下2个小组的居住环境还算可以,但山上4个小组的居住环境却十分糟糕,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条件艰苦。村民居住的土坯房歪歪斜斜,满是裂缝,每逢倾盆大雨,便有倒塌的危险。村民的房间里几乎看不到什么电器和家具。由于没有自来水,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2008年11月,重庆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明确提出,在农村大力推广巴渝新居,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每年建设3万户,到2012年建成巴渝新居12万户。2009年7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对巴渝新居的具体要求和具体补贴作了规定。

针对外坝村的客观情况,马武镇外坝村抓住重庆市实施巴渝新居建设的有利时机,采取宅基地置换的方式,于2009年7月开展巴渝新居一期工程建设,共有40户搬进新居。2010年8月和2011年1月开展二期和三期工程,分别有60户和52户村民受益。

外坝村的风貌、质量得到了重庆市和涪陵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市级巴渝新居示范点,并制作成沙盘在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展示。外坝村还被评为市级生态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党建示范点、市级减灾示范点、市级整村脱贫万元增收示范村以及市级整村生态移民示范点。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与《村委主任》记者采访过的江苏省胡楼村、安徽省宋岗村、黑龙江省曙光村和河南省孟楼村相比,外坝村最大的特色是重庆市、涪陵区和马武镇三级政府给予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扶持,这是外坝村巴渝新居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2009年开始,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每年都会下发关于做好巴渝新居建设工作的相关通知,逐步加强对巴渝新居建设的财政支持。2010年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出台“民生十条”,着重强调要加快巴渝新居建设和危旧房改造。

重庆市城乡建委专门制作了巴渝新居张贴画和《农房建设科教片》送到外坝村,还编写了《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等,使得巴渝新居建设家喻户晓,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

重庆市城乡建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设立巴渝新居专项补助资金,对巴渝新居建设给予资金资助。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专门推出农村巴渝新居贷款,建房农户的贷款金额最多可为建、购房投资总额的60%,最高者可达8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为5年。

涪陵区委书记张鸣、区长沈晓钟以及重庆市建委的领导十分关心外坝村的巴渝居民点建设,先后多次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并作重要指示。区委办、组织部、规划局、建委、环保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未完,全文共4532字,当前显示12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