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镇动物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乡镇动物屠宰检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动物的屠宰检疫提供参考。关键词动物;屠宰检疫;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85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335-02

动物检疫工作是动物防疫整个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屠宰检疫又是动物检疫的重要内容,是及时发现疫病、扑杀疫病、防止动物疫病扩散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们吃上“放心肉”的重要措施之一。惠安县于1996年11月率先在县城实施屠宰检疫工作并在翌年全县各乡镇全面铺开,使人民的食肉卫生安全大大提高。但定点屠宰至今,乡镇动物屠宰检疫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定点屠宰场设施简陋、管理不严、检疫力量不足和检疫设备滞后等。因此,加大乡镇动物屠宰检疫力度,规范动物屠宰检疫监管是一件比较紧迫、重要而棘手的工作。现将惠安县乡镇动物屠宰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简述如下。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检疫力量不足,检疫工作滞后

一是检疫人员素质不高,队伍明显老化。全县的综合情况表明:动物检疫员呈现2个60%现象,即原始学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年龄超过50周岁的占60%以上。这种状况的普遍性导致了部门整体素质低下,难以承担起公共卫生的重任。二是力量不足,工作脏、累。全县检疫员42人中只有8人是国家工作人员,其余均是临时招聘的代检员。而全县不但有20个定点屠宰场,还有22个肉类市场(牛、羊、禽肉)和8个活畜禽场需要检疫。这42位检疫员的劳动强度过大,且他们的工作报酬不高,每月低的只有700元,高的不足1200元;加之社会上对兽医职业普遍存在歧视等,少有人愿干,检疫队伍后继无人。三是检疫手段落后,缺乏检测设备和技术。目前基层检疫人员基本上是靠着“一把刀、一双眼、一枚印”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检查,而且只能检出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潜伏期的疫病则难以发现。县级虽有配备基本的现场检测设备,但没有真正懂技术、会操作的检疫员,因而对一些疫病不能做出准确判断,造成病害肉品误检出场。作为一项技术性相当强的公共卫生工作,靠着这种原始手段无法做好当前检疫事业,这也是制约检疫工作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1.2消毒设施简陋,动物防疫条件差

多数乡镇屠宰场是由旧厂房改造,普遍存在着污水、污物三化排污没有达标,或屠宰车间光源不足,消毒池不落实、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且缺乏必要的病畜隔离舍、急宰间、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设施,动物防疫条件不高,加上屠宰工艺原始、落后,以致屠宰场内的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并成为疫源地,既不利于屠宰管理,也不利于全县动物疫病的防控。

1.3宣传不到位,群众认识有偏差


(未完,全文共3639字,当前显示11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