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形体虽小,,内脏复杂|复杂形体建筑退距

本刊于2008年8(上)期刊载了《形体虽小内脏复杂――漫谈我国早期追击炮弹引信》一文,详细展示了我国早期的中小口径追击炮弹引信。本文可视作其姊妹篇,为读者展示的是日、美、法国造早期追击炮弹引信的景观。

早期对引信的定义是:“使弹药在预定时刻爆炸的一种装置。”但随着弹药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增加,为了适应不同弹种和功能的需要,引信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复杂,开始根据不同的作用要求对引信分类。引信按用途分为起爆引信和点火引信;引信按作用原理分为机械引信、电子引信、压电引信、雷达引信;按保险程度分为非保险型、半保险型和全保险型引信,按作用方式分为着发引信、时间引信、双用引信;而着发引信又分为瞬发引信、惯性引信、延期引信,时间引信又分为火药时间、钟表时间等引信。还有按配用弹种分类或按旋转部位分类的。因此后期又重新对引信进行定义:“通过自身的敏感装置感觉目标或按预定条件(如时间、气压、指令等)来控制弹药爆炸序列适时爆炸的系统。”迄今为止引信已达近百个种类。本文仅展示日、美、法三国早期生产的迫击炮弹引信。

早期引信可靠性差

二战中,在中国战场上使用的主要就是日本、美国、法国造迫击炮及迫击炮弹,口径、型号、品种共计30余种。这么多的迫击炮在战场上应用,不由使笔者回忆起儿时的一句顺口溜:“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可以想见,当时的迫击炮及其炮弹在战场上应用的可靠性存在不少问题。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基本药管的发火性能差;二是引信的可靠性差。

虽然二战中迫击炮弹的种类较多,但使用的引信种类并不多。有关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引信还不叫引信,而是称为信管,基本上都是品种单一的机械着发引信(俗称碰炸引信),稍复杂一点的引信则设有瞬发和短延期两种装定方式,其特点是在引信体上有可以转动的变换钮,上有缺口,并且在旁边标有“瞬”和“短”或“瞬发”和“短延”字样(日造引信);或以字母“sq”和“delay”来表示的。如果装定为瞬发状态,炮弹碰击目标瞬间就爆炸;如果装定为短延期状态,炮弹碰击目标后,经过短暂的延时才能爆炸。

引信安装方式也很简单,只分为弹头引信和弹底引信两大类。当时的弹头引信用铜、铝或电木(也称胶木)制造,引信的外形一般前尖后粗,大部分引信装有外插保险销,下部是螺纹,便于旋入弹头。引信一般都与弹头分装,使用时打开包装,旋入弹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运输、保管和使用的安全。弹底引信多用钢制造,外形为圆柱状,没有外插保险销,在制造时已装在炮弹上。

各国引信特色鲜明

日本造迫击炮弹引信

日造迫击炮弹引信有八八式小瞬发引信、一零零式引信和九三式引信。

日造引信在引信体上刻有如“八八式”、“一零零式”等名称字样以供识别,但同式样的引信因配用在不同初速的弹药上而作了微小改动,因此在引信头部刻有如“榴”、“高”、“加”或“加农”、“迫”等字样,刻有“迫”字就表示用于追击炮弹。


(未完,全文共3971字,当前显示12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