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贴近生活解决问题:贴近生活的经济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涉及众多的实践知识和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数学是抽象、复杂,而小学生年龄特点是以形象、直观为主,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难学”的观念,产生厌学,特别是解决问题教学这部分,学生更感到乏味、难学,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我觉得贴近生活实际对“解决问题”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利用生活素材“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只能套用模式、为解答而解答,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如果将“解决问题”改编成贴近生活的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因此,有意识地搜集一定的生活素材、信息,把它们与现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情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教学六年级十一册的分数解决问题中的例5的题目是“苍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1/4,六月份捕鱼多少盹。”题中的“捕鱼”只有生活在海边的部分学生较熟悉,而远离大部分小学生生活的背景。教学时,我就把它改编成“一台34时彩色电视机2400元,一台电脑的价格比它贵1/4,一台电脑多少元。”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听到熟悉的事,就觉得新鲜,一下子就有好多学生踊跃回答:电脑比彩电多的钱数是彩电的1/4,电脑比彩电贵2400×1/4=600元,那么电脑的价格是2400+600=3000(元)。还有的同学回答:电脑的价钱相当于电视的1+1/4=5/4,那么电脑的价钱是2400×(1+1/4)=3000(元)。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解决的正是联系生活的问题。所以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愉快。

二、借助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未完,全文共2848字,当前显示8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