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语义考

摘要:本文从出处、背景、历史渊源、影响、社会现实五个方面对诗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进行分析,结论认为:该诗句的实际意思应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它是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关健词:读书地位做官语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句诗可谓闻名遐迩。许多人从字面意思出发认为这两句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地位的崇高,并将它作为国人重视读书的良好传统,但这样理解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如果认真推究,这两句诗并不能表明在古代读书就是最上品,读书人的地位最高,它的实际意思应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理由如下:

第一,从诗的出处看作者认为读书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做大官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士大夫汪洙的《神童诗》。汪洙,北宋人,字德温,哲宗元符三年(1100)考中进士,曾任明州府学教授、观文殿大学士。

《神童诗》开宗明义讲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鲜明的指出重视读书的背景因素是天子的重视,言下之意即读书有大官可做。这两诗紧接着的诗句就是"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所以原诗的意思很明确,读书之所以值得重视,就是因为读书可以"朱紫贵",可以"登天子堂",可以"为宰相",可以"相天下",综合起来考虑也就是读书可以使人达到很高的地位,即做大官。

第二,从诗的背景看读书做官是符合北宋年间的国策与社会风气的

宋朝统治者崇奉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宋代自太祖时就有"不杀文臣"的条训,文官多,官俸高,赏赐重,正所谓"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1](534)。宋代还实行了以科举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科举考试的重视及推广使得官员士大夫成为无定势的阶层。一方面世家望族不能像前代那样垄断高位,只要他们连续几代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出人头地,很快就沦为平民;另一方面,中小地主、自耕农等都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身命运,提高政治地位,即如《神童诗》中所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未完,全文共2992字,当前显示9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