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大决策十二问】重大决策

哈佛经典:重大决策十二问

作者:丹尼尔·卡内曼(danielkahneman)

丹·洛瓦洛(danlovallo)

奥利维耶·西博尼(oliviersibony)

翻译:石小竹

借由市面上大量热门新书的介绍,许多高管如今都已意识到,认知偏见会扭曲人们的工作思路。比如,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bias)会导致人们忽视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证据,锚定效应(anchoring)会使人在决策过程中过分倚重某条信息,而规避损失(lossaversion)心理则会让人谨慎过度。然而,经验告诉我们,单单了解认知偏见的不良影响,并不足以改善个人或组织的业务决策质量。

现在,虽然经理人之间时常会讨论认知偏见,但是光靠讨论并不能消除偏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来达到这个目的。麦肯锡公司近期对1,000多个重大商业投资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组织采取了措施减少认知偏见对决策过程的影响,那么其投资回报率最多可以提高7个百分点(更多相关信息参见《麦肯锡季刊》2010年3月号thecaseforbehavioralstrategy一文)。

减少认知偏见,的确作用非凡。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帮助高管们侦测最常见的决策中存在的认知偏见,并把它们的影响降至最低。这里所说的“最常见的决策”,就是评估他人的建议,决定是采纳、拒绝,还是交由上级决定。对于大多数高管来说,这种评估似乎相当简单。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掌握相关事实,从了解更多细节的人那里打听情况;其次,要判断建议者是否故意隐瞒事实;最后,要运用自身的经验、知识和理性思考来决定这一建议是否正确。

然而,在上述过程的每个阶段,人们的判断都有可能受到认知偏见的扭曲。我们将会看到,高管们并没有什么办法来纠正自身的认知偏见。不过,如果掌握了适当的工具,他们就可识别并消除手下团队的认知偏见。久而久之,通过运用这些工具,他们便能在组织中建立起尽量不受认知偏见影响的决策流程,从而提升组织的决策质量。

为何人们很难避免偏见

我们先来看看,人们为什么意识不到自身的认知偏见。

认知科学家指出,人的思维有两种类型。直觉式思维和反省式思维。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者都在研究这两种思维之间的区别。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和卡斯·桑斯坦(casssunstein)的著作nudge使这一研究变得更加热门。直觉式思维又称“第一系统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的印象、联想、感觉、意愿和行动准备,都是自然产生的,无须主观努力。第一系统持续再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使我们能够一边走路、绕开障碍物,一边还在思考别的事情。我们平时刷牙,和朋友开玩笑,打网球的时候,其实都处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并没有费心去想该怎么做,只是自然而然就那么做了。

相比之下,反省式思维或者叫做“第二系统思维”则来得比较缓慢,需要主观努力,刻意思索。当我们填税单或学驾驶的时候,便要用到这种模式。以上两种模式都持续地活跃在我们的头脑中,但是第二系统思维通常只是起监控作用。每当遇到关系重大的情况,或者发觉哪里存在明显错误,又或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时,第二系统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都是第一系统。


(未完,全文共11801字,当前显示13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