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红25军长征 [长征|红二十五军长征在宁陕的活动]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党领导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实施战略转移至陕甘苏区,历时2年,史称“长征”。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退出鄂豫皖苏区,经鄂豫陕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10个月,跨越5个省,转战万余里,最先到达陕北,途中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它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策应了中央红军的北上,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先导,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红军之向导”,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建立了特殊的功勋。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进入宁陕,这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首次大规模进入这块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为当地民众带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和武装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思想。从此,宁陕大地掀起红色狂澜。

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并在极其险恶、极端困难的形势下,独立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长达两年之久。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根据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转达程子华带来的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口头指示,结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际,讨论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会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以全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立即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后,红二十五军指战员300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同志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实行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从此开始。经过20余天艰苦转战,红二十五军打垮了2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追堵截,长驱1800余里。12月8日,红二十五军由豫陕交界处的铁锁关进入陕南,12月9日进至陕西省洛南县庾家河镇。12月10日,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创造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并将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确定首先在鄂陕边界北部的镇安、山阳、旬阳、郧西等4县边区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根据群众反抗捐税的迫切要求,提出“抗捐、抗债、抗粮、抗夫、抗丁”的“五抗”斗争口号。经过一个多月的政策宣传和战斗,红二十五军首先横扫了上述4县边界地区的民团,摧毁了地方反动政权,建立起苏维埃基层政权,开辟了鄂豫陕边第一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挥戈西进,连克宁陕和佛坪两县城,进至洋县华阳镇,开辟了华阳地区革命根据地。此后,红二十五军主力便在西起洋县、东至洛南、北到长安、南至湖北郧西这一大片地区东征西战,打破了敌人的两次“围剿”,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创建苏维埃政权,使宁陕的大片区域成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至1935年7月底,红二十五军在包括宁陕在内的鄂豫陕边已开辟了四块较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扩大到4000余人,发展地方游击武装2000余人。从1935年2月26日红二十五军进入宁陕起,直至1937年4月红七十四师离开宁陕,在长达两年零二个月的的时间里,宁陕一直是鄂豫陕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完,全文共5451字,当前显示13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