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建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 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五”时期,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国内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持续加快。2000年~2005年,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1%,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2003年~2005年,扣除价格因素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2%、10.2%和12.0%。2005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九五”末期增长7成多,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高于国民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8%,比2004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0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元,达到5153元,比2000年增长6成多,平均每天人均消费14.1元,比2000年增加6.66元,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天消费22.4元,农村居民8.1元。市场销售规模的持续扩大,带动了商业税收的增加。2005年,流通业共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35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8亿元,增长17.7%。其中缴纳增值税1853亿元,占全国的17.3%,缴纳营业税910亿元,占全国的21.5%,缴纳企业所得税815亿元,占全国的18.7%。

与此同时,我国零售业出现如下变化:

第一,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位居榜首的百联集团销售额突破了720亿元,位居前十九的企业销售额都在100亿元以上。2005年我们重点监测的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16.98%,大大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长17.9%,高出全社会平均增幅5.0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6.1%,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第二,流通企业集中度提高。2005年连锁百强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0%以上,比2004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达49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9%。

为了获得快速发展,流通企业一方面考虑通过自身的发展不断壮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考虑通过并购来加速扩张。美国一位经济学家在描述美国大公司发展史时,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没有一家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如今,中国的零售企业似乎也在重复美国公司成长的道路。

第三,外资不断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自1992年我国进行部分城市试点开放以来,至2004年12月11日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前,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企业总数只有314家。而2004年12月11日全面开放之后的一年间,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就有1027家。据介绍,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零售企业独资的达到625家,占新批外资企业的比例高达61%左右。比如,在中国市场上谨慎发展了9年的麦德龙,2005年终于通过股权收购,发出了要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的信号。2005年5月,麦德龙与锦江国际(集团)进行股权转让,交割后,麦德龙持有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90%的股权。股权转让前锦江麦德龙在中国拥有24家门店,麦德龙与锦江国际(集团)分别持股60%与40%。麦德龙在中国的公司股权比例上升后,投资开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未完,全文共7031字,当前显示13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