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青岛十号大院]军区大院番外之野战hbl

百年青岛,开埠百年。从田间到工厂,由农夫变市民,一幕幕的喜怒与挣扎,一辈辈的热望或无望。富有特色的“里院生活”,影印了青岛社会的百年变革,也见证了中国向现代世界的百年迈进。

十号大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汇成了百年老院的历史,也汇成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史。

我家所在的邱县路十号大院“德盛里”,是一个五边形的3层楼院,建于1914年至1919年间,是20世纪初青岛兴建的许多“里院”之一。当初住进“里院”的居民,大多来自邻近农村,连带把同村、同姓的人际关系也带了进来,又因为同为社会中下阶层,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曾遇到些难处,需要帮助;而在“里院”中,每户人家的房间往往只有十几平方米,有的还需两家合租,厕所、水源都属公用,形成“里院”特有的人际互动。

十号大院里有50多户人家,平日邻里间如一家人似地相互称呼、往来。新搬来的住户很快便会以自己的年龄确定辈分,然后与里院的邻居以“大爷”、“大娘”、“大叔”、“大姐”相称,完全融入这个群体。平时,你家做饭时没有油,便会让孩子去东家“借”一勺;明天西家忘了买盐,又会到你家要一撮;今天你家包饺子,会给左邻右舍各送去一盘;明天他家煎了鱼,便会给你送来一条。特别是在遭遇不幸时,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院生活使你时时刻刻感受到那股无所不在的人情味儿,从不会感到孤独无助。

记得在60年代,邻居王大娘的女儿为了过年没新衣穿闹别扭,母亲听说了,就让姐姐把自己新做好还舍不得穿的新衣借给那小妹。在大院中,这样的事经常发生,与搬进新式楼房多年还不知对门姓啥名啥的冷漠相比,充满人情味儿的大院,让许多老人难舍难弃。

不少搬进新式套房的年轻人感到寂寞时,也会回到这里,重温往日情怀。

许多十号大院的住民都有“外号”,让人可以透过这些传神的昵称,了解其人其事。住在大院一楼西北角的那位大嫂,被大伙儿称做“老茅房的”,因为她住的那个位置,在大院翻修前曾是一处公共厕所。当然,这称呼并无恶意,可能只是刚搬来时,邻里间还没弄清她的身份和来历,交谈间一个简明的指称词罢了,然而时间长了,大家也不追究真名实姓了。大院一楼东侧的那家人来自山东准县,因为准县方言中“二哥”读做“leguo”,与青岛当地话差异很大,于是一家之主便被称做“准县二哥”,他的妻子则成了“准县二哥家的”。更有趣的是,一位主妇因为胸部大,还被大院人叫做“大奶子家的”。这些“外号”不只背后叫,当面也叫,当事人毫不介意。

十号大院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汇成了百年老院的历史,也汇成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史。

不少搬进新式套房的年轻人感到寂寞时,也会回到这里,重温往日情怀。

十号大院是座百年老院。隔壁的住房里曾住过来自掖县,在小港码头上拉大车、扛大包的兄弟俩,我们叫他们“四大爷”“五大爷”。40年代,兄弟俩回乡娶了“四大娘”和“五大娘”。由于收入少,他们只用木板支起两张床,中间放上两只木箱一隔,便成了两家人的新房,就在那儿生儿育女。里院里还有许多类似的家庭,但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准提高,许多人买了新房搬了出去,但仍有些住户,如我家左邻和右舍的两对中年夫妻,正为儿子逐渐长大、生活中出现许多不便而发愁,连夫妻俩想亲热一下,都得等儿子睡着或上学后才行。

拥挤狭小的居住空间,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邻里间也常因为一些碰碰磕磕而发生争吵不快。但在长年的相处中,大院人总能找到化解的办法,使生活能在融洽中进行下去。生活中也常发生一些让人想起来会发笑的事,如在公共厕所里,你常会听到里面张家大娘与李家大姐、或是王家大哥边方便边话家常,这怕是在独户套房里“闻”不到的风景。


(未完,全文共4865字,当前显示14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